在SMT贴片加工的世界里,物料质量是成败的第一道关。无论设备多先进、工艺多精湛,如果源头物料有问题,后续努力都可能白费。因此,专业的来料检测(IQC) 绝非简单的“签收”,而是一套严谨、细致的科学流程。它具体包含哪些关键步骤?我们拆开来看:
一、入场初筛:单据与包装核查
-
核对“身份”: 首先确认送货单信息是否与采购订单完全一致,杜绝“发错料”。
-
包装“体检”: 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无损,标签是否清晰、完整、无涂改。潮湿敏感元件(MSD)的密封包装和湿度指示卡状态是重点。
二、实物“验明正身”:外观与基础规格检验
-
肉眼“找茬”: 对PCB和元器件进行目视抽检或全检。重点看:
-
PCB: 板面清洁度、划伤、凹坑、阻焊油墨覆盖不良、字符模糊、孔内铜层异常、明显翘曲变形。
-
元器件: 本体破损、引脚氧化/变形/共面性差、标识模糊/错误/缺失、封装尺寸明显不符、有翻新或打磨痕迹。
-
-
“尺”量标准: 使用卡尺、千分尺等测量关键尺寸如PCB板厚、外形尺寸、孔径;元件长宽高、引脚间距。特别是精密连接器、BGA的球径/间距必须符合图纸要求。
三、深入“探秘”:关键特性与性能测试
这一步需要借助专业仪器:
PCB深度体检:
-
线路通断/绝缘: 用飞针测试机或专用治具,快速检测线路是否存在开路、短路。
-
阻抗控制(高速板): 使用阻抗测试仪抽查关键信号线阻抗值,确保符合设计。
-
可焊性测试: 模拟焊接条件,检查焊盘、孔壁的上锡能力和润湿性,避免拒焊风险。
-
表面处理分析: 检查沉金层厚度/均匀性、OSP膜是否均匀完整、喷锡平整度等。
元器件“真伪”与性能验证:
-
电气性能抽测: 用万用表、LCR表等基础仪器抽检电阻阻值、电容容值/损耗、二极管极性/压降等基础参数。
-
IC真伪与功能(高风险/高价值料): 可能使用编程器读取器件内部标识码、进行简单功能测试,或借助X-Ray检查内部结构、绑定线,鉴别Remark芯片。
-
批次一致性: 对同一料号不同批次的物料进行关键参数对比,确保性能稳定,避免批次差异导致生产波动。
四、文档归档与放行决策
-
记录留痕: 详细记录检测项目、结果、使用的仪器、检测人、检测日期。不合格品拍照留证。
-
判定放行: 根据抽样标准和检测结果,清晰判定:合格接收、特采(有条件接收)、退货或隔离待处理。不合格报告需及时反馈给采购和供应商。
-
合格标签: 对检验合格的物料贴上IQC PASS标签,标注批次号、检验日期,方可进入仓库或投入生产。
为什么IQC如此重要?
它像一道坚固的防火墙,把潜在的质量风险挡在生产线之外。严格的IQC不仅能避免生产中断和返工损失,更能确保最终PCBA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,是高品质SMT加工不可或缺的步骤。选择重视IQC细节的合作伙伴,就是为您的产品上了一道“源头保险”。
如果您有SMT贴片加工的需求,欢迎随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为您提供详细的方案和报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