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计中,低功耗性能直接影响产品的续航能力和用户体验。作为核心硬件,PCBA的电源管理模块设计尤为关键,尤其是电源管理芯片(PMIC)的布局与布线直接影响系统能效。深圳PCBA加工厂-1943科技从PCBA加工和SMT贴片工艺的角度,探讨如何通过优化PMIC布局与布线实现低功耗目标。
1. PMIC布局优化原则
在PCBA设计阶段,PMIC的布局需遵循以下原则:
-
缩短高电流路径:PMIC的输入/输出端应尽可能靠近电源如电池和负载电路,减少走线电阻和寄生电感,降低功率损耗。例如,在SMT贴片环节,需确保PMIC与滤波电容、电感等器件的距离控制在5mm以内。
-
分区布局与热管理:将PMIC布置在PCBA散热较好的区域如远离发热元件,并通过铜箔或散热过孔提升热传导效率。SMT贴片时,需注意焊盘与散热层的连接可靠性,避免虚焊导致温升异常。
-
避免敏感信号干扰:PMIC的反馈信号线需远离高频信号线如RF模块,必要时采用屏蔽层或地平面隔离,减少噪声对电源稳定性的影响。
2. 布线设计的关键技巧
合理的布线设计可显著降低动态功耗和静态漏电流:
-
电源层与地平面设计:采用多层板时,为PMIC分配独立的电源层和地平面,降低阻抗并增强抗干扰能力。在SMT贴片加工中,需确保电源层与PMIC焊盘的连接完整性,避免因阻焊层开窗不良导致接触问题。
-
优化电源环路面积:缩小PMIC输入/输出端的电流环路面积,例如采用星型拓扑布线,减少电磁辐射和耦合噪声。对于高频开关电源,需通过仿真工具验证环路稳定性。
-
去耦电容的合理配置:在PMIC的电源引脚附近放置多层陶瓷电容(MLCC),优先选择0402或0603封装,以适配SMT贴片机的精度要求。同时,高频去耦电容(如0.1μF)需直接连接至芯片引脚,而非通过过孔引接。
3. 与SMT贴片工艺的协同设计
PCBA加工中的SMT贴片工艺直接影响PMIC的焊接质量和电气性能:
-
焊盘设计与钢网开口:PMIC的QFN或BGA封装焊盘需严格按照IPC标准设计,避免焊锡不足或桥接。钢网开口比例建议为1:0.8,确保锡膏量既能满足焊接强度,又不会溢出。
-
元件间距与组装密度:在布局时需预留足够的返修空间,避免PMIC周围的高密度元件影响SMT贴片机的贴装精度。例如,PMIC与相邻元件的间距建议大于1.5mm。
-
工艺验证与测试:在PCBA加工完成后,需通过红外热成像仪检测PMIC的工作温度,并通过电源完整性测试(如纹波、瞬态响应)验证低功耗设计的有效性。
4. 低功耗物联网终端的实现
某智能传感器厂商在设计NB-IoT终端时,通过优化PMIC布局与布线,将整机待机功耗从12μA降至6μA。其关键措施包括:
-
采用4层板设计,为PMIC分配独立电源层;
-
在SMT贴片环节使用高精度锡膏印刷机,确保去耦电容的焊接可靠性;
-
通过DFM(可制造性设计)工具检查PMIC区域的散热过孔与焊盘间距,避免加工缺陷。
结语
物联网终端PCBA的低功耗设计需要从电路设计、布局布线与制造工艺多维度协同。通过优化PMIC的布局、降低布线阻抗,并结合SMT贴片工艺的精细化控制,可显著提升电源管理效率,延长设备续航能力。随着PCBA加工技术的进步(如高密度互联HDI板),电源管理模块的设计将向更高集成度与更低功耗方向持续演进。
因设备、物料、生产工艺等不同因素,内容仅供参考。了解更多smt贴片加工知识,欢迎访问深圳PCBA加工厂-1943科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