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机器人PCB电路板贴片加工:细微处见真章​

给机器人的PCB板做贴片,更像是在微观世界里搭积木。那些比指甲盖还小的电路板上,要密密麻麻安上成百上千个元件,每个都得像拼拼图似的严丝合缝,差一丝一毫都可能让整个机器人“失灵”。​

开工前总得把“场子”拾掇利索。PCB板刚从仓库拿出来时,表面可能蒙着层薄灰,得用专用的清洁布蘸着酒精慢慢擦。有经验的师傅总说,这一步不能急,边角缝里的灰要是没擦干净,后面焊元件时就容易虚焊。有时候板子边缘有细微的毛刺,还得用细砂纸轻轻磨掉,不然装机时可能划破导线,埋下隐患。​

锡膏这东西挺娇气,从冰箱拿出来不能直接用。得先在室温下放俩小时回温,不然猛地开封容易吸潮,印到板上会冒小气泡。调锡膏也有讲究,用刮刀顺着一个方向搅,速度不能快,感觉有点黏糊糊的阻力才正好。要是搅得太急,里面裹进空气,印出来的锡膏就会有针眼似的小孔,焊的时候准出问题。​

往PCB板上印锡膏时,钢网得按得死死的。新手常犯的错是没把钢网和板子对齐,印出来的锡膏歪歪扭扭,有的焊盘上多了一坨,有的只沾了个边。老师傅会用手轻轻按钢网的四个角,感觉贴得紧实了才开机。印刷机的刮刀角度也有说道,30度还是45度,得看锡膏的黏稠度,稠了就调陡点,稀了就放平些,就像摊煎饼时调整铲子角度似的,得顺着材料的性子来。​智能机器人主板SMT贴片加工

贴片机嗡嗡转的时候,操作员眼睛都不敢眨。那些比米粒还小的元件,在料带上排得整整齐齐,吸嘴一沾就起来,稳稳落进焊盘里。但偶尔也会出岔子,比如某个电容被吸嘴带偏了,眼看要贴歪,得赶紧手动暂停,用镊子轻轻夹起来重新放。有次碰到个01005封装的电阻,吸嘴刚碰到就弹飞了,趴在地上找了半天,最后在机器底座的缝隙里摸着了——这玩意儿太小,手指头都捏不住,只能用带尖的镊子慢慢挑。​

焊炉里的温度曲线就像熬汤的火候。升温太快,锡膏里的助焊剂还没挥发干净,焊点就会鼓包;降温太急,元件和板子热胀冷缩不一样,焊点容易开裂。调试新板子时,得守在炉边看温度计,每隔两分钟记个数,画出来的曲线得像平缓的山坡,慢慢升上去,稳稳降下来。有回冬天车间温度低,同样的参数印出来的锡膏总焊不牢,后来才发现是室温影响了锡膏活性,把预热温度调高两度才解决。​

焊完的板子得拿强光台灯照着看。焊点要像饱满的小馒头,亮闪闪的才有劲儿;要是发乌或者有裂纹,多半是没焊透。有次检查时发现一排引脚焊得参差不齐,仔细一看是贴片机的吸嘴磨损了,换个新的立马就好。这活儿跟医生看片子似的,得练就火眼金睛,哪怕是针脚间一根头发丝宽的短路,也得找出来刮干净。​

其实做贴片加工久了就知道,最关键的不是设备多先进,而是对“细”的琢磨。PCB板上的焊盘比芝麻还小,元件引脚细得像头发,稍微马虎一点就可能出问题。那些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重复操作的师傅,手上都带着点茧子,眼神却越来越亮——他们知道,自己贴上去的每个元件,都连着机器人能不能顺顺当当干活,容不得半点含糊。

因设备、物料、生产工艺等不同因素,内容仅供参考。了解更多smt贴片加工知识,欢迎访问深圳SMT贴片加工厂-1943科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