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

多技术混合工艺(SMT+DIP+COB)的制程冲突解决

2025-04-22 深圳市一九四三科技有限公司 0

针对多技术混合工艺(SMT+DIP+COB)的制程冲突,需从工艺顺序、材料兼容性、设备协调、设计优化等多维度系统解决。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案:

一、工艺流程优化与顺序规划

  1. 核心原则:耐高温工艺优先,保护敏感元件

    • SMT 先行:先完成表面贴装元件(SMD)的回流焊(200-250℃),确保耐温性低的 COB 和 DIP 元件不受高温影响。
    • COB 中间处理:在 SMT 回流焊后,进行 COB 邦定(如金线键合)及封装(如环氧树脂固化,通常 80-150℃),避免封装材料在高温下失效。
    • DIP 最后插件:最后插入 DIP 元件并进行波峰焊(230-260℃),需注意波峰焊时对 COB 封装区域的遮蔽保护(如使用耐高温胶带或治具)。
  2. 特殊场景处理

    • 若 COB 封装材料耐温不足(如<180℃),可采用低温回流焊(180-200℃)或分区域加热,优先焊接 COB 周边的 SMT 元件。
    • 对于双面混合工艺,需明确正反面工艺顺序(如正面 SMT→反面 DIP→正面 COB),避免反复过炉损伤元件。

二、材料与工艺兼容性管理

  1. 焊接材料匹配

    • SMT 与 DIP 可统一使用共晶锡膏(Sn63Pb37,熔点 183℃)或无铅锡膏(如 Sn96.5Ag3.0Cu0.5,熔点 217℃),确保波峰焊与回流焊温度兼容。
    • COB 邦定使用高温固化胶(耐温>200℃),避免回流焊或波峰焊时胶层软化导致芯片位移。
  2. 残留物控制

    • SMT 回流焊后、COB 邦定前,增加等离子清洗或溶剂清洗,去除助焊剂残留,避免污染邦定界面(影响键合强度)。
    • DIP 波峰焊时,使用免清洗助焊剂,减少对 COB 封装表面的腐蚀风险。SMT贴片加工

三、布局设计与可制造性(DFM)优化

  1. 元件分区布局

    • SMT 区域:集中放置小尺寸、高密度元件,远离 COB 邦定区(预留≥2mm 空间,避免贴片机碰撞邦定支架)。
    • COB 区域:规划独立洁净区,周边避免布置高发热元件(如功率电阻、电感),减少长期温升对封装的影响。
    • DIP 区域:插件引脚与 SMT 焊盘保持≥1.5mm 间距,防止波峰焊时焊料桥连;插件方向与波峰焊传输方向一致(通常与 PCB 长边平行),提高焊接良率。
  2. 焊盘与工艺孔设计

    • COB 芯片焊盘需做镀金 / 镀镍处理,增强键合可靠性;DIP 焊盘增加助焊剂导流孔,避免波峰焊时气泡残留。
    • 对波峰焊易短路的 SMT 元件(如 QFP、BGA),在其边缘设置防焊料溢流坝(阻焊层凸起)或使用治具遮蔽。

四、设备与环境协调

  1. 生产环境分区

    • COB 邦定需在千级洁净室(Class 1000)中进行,配备防静电台垫(<10^9Ω)和离子风机,控制湿度 40%-60%(避免金线氧化)。
    • SMT 贴片机与 COB 邦定机相邻布局,减少 PCB 搬运中的污染;DIP 插件线与前道工序隔离,避免插件过程中粉尘(如剪脚碎屑)影响 COB 封装。
  2. 设备参数适配

    • 回流焊炉设置梯度升温曲线,避免 COB 区域局部过热(测温板实测温差<10℃);波峰焊速度控制在 1.2-1.5m/min,防止锡波冲击 COB 封装边缘。
    • 邦定机精度匹配 SMT 贴装精度(±5μm 以内),确保芯片焊盘与 PCB 焊盘对齐,减少键合拉力不足问题。SMT贴片加工

五、质量检测与过程控制

  1. 分阶段检测

    • SMT 后:AOI 检测焊盘偏移、缺件;X-Ray 检测 BGA 焊点内部缺陷。
    • COB 邦定后:拉力测试(金线拉力≥8g)、推力测试(芯片推力≥50g),显微镜检查键合弧度(1.5-2 倍芯片高度)。
    • DIP 波峰焊后:AOI + 目视检查焊点饱满度,重点排查 COB 封装边缘是否有焊料污染(可通过荧光染色法检测)。
  2. 可靠性验证

    • 混合工艺样品需通过高低温循环(-40℃~85℃,500 次)、湿度偏压(85℃/85% RH,1000h)测试,验证不同材料界面(如 SMT 焊点与 COB 封装)的膨胀系数匹配性。

六、案例参考与行业实践

  • 消费电子(如 LED 驱动电源):采用 “SMT(电阻电容)→COB(LED 芯片邦定)→DIP(电解电容插件)” 顺序,波峰焊时用治具遮蔽 COB 区域,良率提升至 99.2%。
  • 工业控制板:设计时将 DIP 元件集中在 PCB 边缘,COB 芯片布置在中心区域,通过拼板工艺(单板尺寸≤100mm×100mm)减少过炉变形,邦定不良率从 5% 降至 0.8%。

总结

多技术混合工艺的冲突本质是温度敏感、精度要求、材料兼容性的交叉影响,需通过 “设计端 DFM 前置 + 工艺端流程细分 + 制造端设备适配” 的全链条管控,结合分阶段检测与可靠性验证,实现高效、高良率的混合组装。关键在于早期与PCBA厂商协同,针对具体元件特性(如 COB 封装材料 datasheet、DIP 引脚耐温等级)定制工艺方案,避免后期量产时的系统性风险。